卧龙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卧龙小说 > 宦海风流 > 人物篇 第十四章

人物篇 第十四章

  人物篇 第十四章 (第2/2页)
  
  更多的人是对“价格”进行攻击,尤其是这一年底喧嚣热闹的边市进行时,因为价格上的极大优惠,除了回纥政府派出的互市团外,很多回纥人、回纥部落也私下组织人马到指定的边市交易。
  
  为了保守信誉,大周以非常昂贵的代价,吃下了所有马匹。当时的记载是:大宗四年十一月,绢马互市,纳一马取直四十绢,回纥动以数万求售,欲帛无厌。肃宗欲悦其意,尽为市之,回纥辞归,载赐遗及马价,用车千余乘。
  
  很显然,这种绢马贸易是不公平的,马价过高,对当时财政收人拮据的周政府来讲,成了沉重的负担。
  
  但是,后世有些学者对互市中的马价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认为不能简单地说回纥所出马价“比实际马价高数倍”,这是“不等价交易”或“经济掠夺行为”。
  
  以40匹绢买一匹回纥马,其马价与当时买突厥马的价钱基本相同。直到大宗九年第一次提价到50匹绢时,才比周边市场价稍高些。并且,在讨论马价问题时应考虑到卖马者的运输路程问题。回纥马长途跋涉运往周北部边境出售,其中的耗损必大,这必然影响到马价。
  
  而中原人到回纥产马地买马,其价格就低于周市场上的回纥马价。大周出使回纥的官员多私带缯帛到回纥市场上买马以牟取暴利就是明证。因此,周购买北方游牧民族政权的马匹价格,无论中后前后皆是如此,并非回纥乘势讹诈,致使马价昂贵。
  
  另外,买回纥马的价钱表面看来确实远高于河陇一带的马价,但回纥是长途将马送到周边境上出卖,而河陇马常常是大周政府就地收购的,实行的是“官价”,价格不可能高得起来。再者,河陇马的数量有限,如果河陇马足够朝廷使用,周政府也不会花费心思向异族购买马匹了。
  
  此外,河陇马一旦经过长途跋涉到中原,死亡率很高,而北方游牧民族的马匹质量确实优良,并且既可以羁糜对方此消彼长之策减弱对方的军事实力,又可以在军事上增强自己的实力。基于以上考虑,大周宁可在经济上吃些亏也是可以理解的。
  
  但是为什么这种似乎好处较大的绢马贸易长期以来有人反对有人赞成呢?
  
  一方面,是因为这个政策的主张者、执行者—卢士琼,受到当时占据主流地位尤其是武澄宇倒台后的官员集团的排挤和诋毁,为了丑化他,便借攻击他的施政策略来达到目的。
  
  另一方面,一些学者认为,自肃宗后期开始,国家的财政收入本不敷出,但同时,回纥卖马数量较多,加大了周财政上的支付压力。周政府为此想在既满足政治、军事需要,而财政上又可勉强负担的矛盾中找到一个合适度,多次商议绢马互市应有定约,以免“付绢少,则彼意不充,纳马多,则此力致歉”。
  
  这种矛盾心态在长期的互市中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突出了周财政上的拮据。绢马互市反映回纥迫切需要周绢,所以卖马数较多,而回纥卖马量超过了周财政上的支付能力。周经济主管官员出于财政的原因压低买马数量,而将领们出于军事、边防的需要又主张多买,在两种不同的意见中,最高统治当局从全局出发,对各方面加以平衡,这就造成了贸易的一开始便有人反对有人支持。
  
  “绢马政策”在毁誉声中,终肃宗一朝从没有间断,有些学者将此归结为肃宗的两大昏庸之事另一件事是重用奸人武澄宇,从绢马贸易开始到如今史学者的研究,对绢马政策的首倡者卢士琼也是充满了褒贬不一的争论,这段尚无定论的公案不知何时才有正解。
  
  大宗五年,武逆案震惊朝野,卢士琼作为武澄宇政治集团的一名重要成员,首先就遭到了特殊对待。在十月的时候,他被宰相窦刚抓到一件工作中的失误,毫不留情地攻击,当时,肃宗皇帝为他求了情,也没有起什么作用,在窦刚等人的坚持下,卢士琼先被贬为“司议郎”,三日后又被贬为晋城令,接到诏旨的当天就被迫匆匆地离开了长安。
  
  包括卢士琼这个当事人,谁也不会想到这个平平常常的贬谪令竟然会是倒武行动的总攻号,卢士琼还没有到达晋城,就惊悉一个噩耗:武澄宇及同党上百人被肃宗皇帝下了制狱。
  
  卢士琼到达晋城的第一天,就被晋城官员实质性的软禁起来,很显然,皇帝的圣旨已经下到了地方。
  
  在患得患失中,卢士琼艰难地度过了半个月,这段压抑的时光,让他不时地想起当日上京赶考,在卢光庭宅中忧急地等待放榜的那种绝望心情。
  
  一个多月后,卢士琼重新回到长安,不过这一次的境遇比上次离京时还要惨,他是被押解回来受审的。
  
  在天牢中的卢士琼陷入忽而绝望忽而愤慨的矛盾中,此时他已经得知武澄宇等人的命运——几日前他们已经被斩首示众,事实上卢士琼的消息并不准确,武澄宇及几名首脑人物,在被抓获的头天晚上已经被秘秘密处决,这是为了防范有可能的变故。
  
  卢士琼知道自己的结局也不会美妙多少,连鲜于所那种只是和武澄宇私人关系良好,但并非武党的人物都被灭三族,何况自己这个早已打上武氏烙印的核心分子?
  
  但是他不甘、不平的意志不让他屈服于绝望,就算死,卢士琼也不会让自己死得窝囊死得软弱。
  
  卢士琼向当时的办案人员宰相王博、刑部郎中李景俭提出觐见肃宗的要求,几次都被毫不客气地拒绝,直到卢士琼绝食抗议。
  
  李景俭担心出事,因为关于卢士琼的处置一直没有下来,外面有些传言甚至说肃宗感念旧情,不忍杀卢士琼。这让李景俭有些不安,本来主审此案是为了贪点功劳,可不是想踏入火坑,如果真的让卢士琼死在牢中,皇帝怪罪下来的话,自己可是没事惹一身骚了。
  
  因为他向王博陈说厉害,但是这个王老头很倔强,根本不买他的账,还厉声说就让他饿死好了,乱臣贼子竟敢要挟老夫,真是该死。
  
  李景俭在王博这里碰了壁,识趣地不再试图打动这个老家伙,他通过和他交好的宫中宦官们的关系,告知肃宗一个消息:卢士琼在牢中饿了几天,就快死了,据说他有一个心愿,就是死前希望见到陛下一面。
  
  肃宗闻言,当时没有说什么,但第二日就来到刑部大牢,看望了瘦得皮包骨头的卢士琼,也不知道卢士琼说了什么,竟然打动了铁石心肠的皇帝,即刻便令人将卢士琼接出大牢,并委御医悉心调理他的身体。
  
  病愈后,卢士琼以“与武逆过交甚密之罪”被贬为崇贤馆学士,但是不过三个月就起复,又被肃宗任命为尚书右丞,判户、刑二部事。
  
  大宗八年,卢士琼以“参知政事”的身份,主持了对吐蕃的一系列用兵。最后,吐蕃在各种内外压力下,迫于无奈,和大周签订“长庆和约”。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征讨吐蕃,卢士琼的搭档就是后来和他成为死敌的武元宗,武负责军队方面的指挥,在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下,大周取得了多次重要战役的胜利。但是在这个时候,两人产生了隙怨,主要是对于和约内容的不同意见。
  
  关于卢、武之间的矛盾,或许可以回溯到更早以前。宜城公主死后,据说卢士琼曾被武元宗当着很多同僚的面无情嘲讽,正是因为这个典故,后世某些爱挖墙根的研究人员居然推测武元宗曾深深爱慕宜城公主。
  
  但不管事情的真相如何,这个时候的武元宗还没有资格和卢士琼叫板。
  
  大宗九年,卢士琼荣升宰相,肃宗临终前,以“顾命大臣”再委重任。
  
  卢士琼的性格,非常显著的一个特点就是:他有一种对个人恩怨过分执著的心态,这样,当他掌权后,极力报复以前攻讦排挤过自己的人,就更加落人口实,于是名声更加败坏。
  
  卢士琼名言:君子报仇,十年太晚。(!)尽在中文网更多:
  
  看书累了吗?来7432小游戏休闲放松一下吧!网址:.
  
  重要声明:“"所有的文字、目录、评论、图片等,均由网友发表或上传并维护或来自搜索引擎结果,属个人行为,与本站立场无关。
  
  阅读更多最新章节请返回,支持宦海风流请到各大书店或网店购买阅读。
  
  Copyright (C) 2008-2009 All Rights Reserved 黑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好吃懒做:芊芊的米虫生活 倾世狂妃:帝尊,慢慢撩 随身空间:穿书炮灰女配种田逆袭 傲世九重天:番外 从辟邪剑法开始纵横诸天 神医废柴妃 全民领主:我的爆率百分百 二鬼子汉奸李富贵(曲线救国续集) 夜长梦多 不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