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卧龙小说 > 看我修个仙 > 第一章 滴血溯广寒,醒来废太子

第一章 滴血溯广寒,醒来废太子

  第一章 滴血溯广寒,醒来废太子 (第1/2页)
  
  乡村,瓦房,小院。
  
  月圆如盘,清辉皎洁。
  
  一名戴着近视眼镜的青年正坐在竹躺椅上,像个老人家一般惬意地对月吃饼。
  
  中秋团圆。
  
  可惜他只有一人了。
  
  他唯一的亲人,爷爷已经在五年前去世。他带着爷爷的期盼,拼了命地读书,考上了国内顶尖的大学,也如愿以偿地进入了国家科研机构,为祖国的科技发展添砖加瓦。
  
  工作繁忙,但他每年都会趁着年假,多请几日事假,回来扫扫墓,陪陪爷爷。
  
  远离了大都市,回到这老宅里,他才能感受到活着的温度。
  
  “爷爷,我学数理化,是坚定的唯物主义,但我希望有来世,还和您一起过中秋。”
  
  温度都在记忆里,他吃着吃着,没了惬意,心生感伤。
  
  “嗯?”
  
  突然,他眼前一暗,眼前冷白的月光变色了,似乎是紫色的光。
  
  “这……”
  
  他猛然仰头望月,呆住了。
  
  圆月还是圆月,却变成了紫月。
  
  而且越来越亮,越来越大,里面有两个黑点在转动,就像是……
  
  紫色的重瞳。
  
  王承懵了。
  
  这一刻,全世界都懵了,所有看到这异象的人都和王承差不多,目瞪口呆,或用力擦着眼睛,不敢置信。
  
  轰!
  
  随后,全世界都疯了。
  
  科学家疯了,普通人也疯了,网络在疯传,处在白昼的另一边也跟着炸锅了。
  
  “这玩意在看我?”
  
  王承也快疯了,他看着那紫色的重瞳,有种荒唐且强烈的感觉。
  
  这东西在盯着他!
  
  嗡!
  
  就在他还懵逼时,一道白光从紫瞳中射出,瞬间穿过大气层,落在王承身上。
  
  啊——
  
  一声凄厉的惨叫响彻原本寂静的乡村。
  
  王承的身体在光柱中分崩离析,血肉飞灰,骨骼作土,很快便只剩下一滴散发璀璨光芒的紫红色血液悬浮在光柱中,并缓缓上升。
  
  一滴血,沿着浮光而上,最后在缩小的光柱中消失不见。
  
  圆月依旧,皎洁清冷。
  
  只是这地球上少了一个微不足道的人类。
  
  ……
  
  中圣神州,庚寅四十九年。
  
  康国,皇室宗庙外,龙资台前,群臣在列,早已等候多时。
  
  有人愁容满面,有人神色肃然,也有人目光闪烁压抑着喜色。
  
  今日不出意外的话,刚刚传国不过三代的康国,即将迎来一次巨大的动荡。
  
  康帝銮驾如期而临,端坐帝座之上。
  
  “嗯?太子还没来吗?”
  
  康帝龙仪威武,目光如炬,眉头一皱,便是莫大的威压。
  
  “启禀陛下,太子昨夜…昨夜心悸昏阙,今早方醒,身子尚且虚弱,因而误了时辰,现已加紧从东宫赶来。”
  
  有詹事府官员出列,行礼禀报,神色瑞瑞不安又难看非常。
  
  詹事府乃东宫所属,皆是太子属官,所求的无一不是太子继位后的无上荣光,本是未来的国之栋梁,前途无量。
  
  可康国太子的不堪,实在是让人不知如何表述,一言难尽。先不说康帝正值壮年,即便是康帝龙体将休,他们这些东宫属官心里也没底,如此痴愚懦弱的太子,怕康国社稷不稳啊。
  
  太子名“承”,意为“奉天承运”,为一代贤后,文秀皇后嫡出,正统皇储。按道理,现康国众正盈朝,即便再不堪,有贤臣良将辅佐,也足以继承大统,守国无忧。
  
  奈何这“承太子”,可不仅仅是不堪大任那么简单啊。
  
  康帝雄健明君,文功武治,皆比古之圣君。
  
  然而谁也没料到这第一龙子竟是迟钝愚子,出生之时,不会哭,不会笑,傻愣愣只会吃和睡。
  
  五岁始走路,七岁方开口,简直就是世间罕见的痴愚儿。
  
  要说为人,倒也乖巧,康帝命三师教导,他学得刻苦,只是学得极慢,单是自个姓名“王承”二字据说便学了一个月有余,写了几百张大纸,近三万遍才勉强像样。
  
  如今已满十五,却是连字都认不全,何其痴愚啊!
  
  太子太傅谢蕴,当朝大儒,其人唯宽唯厚,向来有大度之名,极富耐心。却也在教导承太子时,受不了其痴愚迟钝,气得掀了桌子,拔了胡子。事后自觉羞愧难当,有辱大儒之名,请罪于金銮殿,恳求陛下罪其无能,放其归家自省,以补修身不足之缺。
  
  此事曾一度广传天下,至少康国上下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士林民间皆盛赞谢蕴赤心不移,有古仁人之风,可谓儒师典范。同时,承太子痴愚之名亦是广为流传,沦为诸国笑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好吃懒做:芊芊的米虫生活 倾世狂妃:帝尊,慢慢撩 随身空间:穿书炮灰女配种田逆袭 傲世九重天:番外 从辟邪剑法开始纵横诸天 神医废柴妃 全民领主:我的爆率百分百 二鬼子汉奸李富贵(曲线救国续集) 夜长梦多 不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