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龙小说

字:
关灯 护眼
卧龙小说 > 宦海风流 > 人物篇 第十七章

人物篇 第十七章

  人物篇 第十七章 (第1/2页)
  
  第十七章
  
  三十二、【七大臣之武元宗】
  
  天复八年。周慧帝以谋反罪名杀死了宰相武元宗。当武元宗被抓后,朝中一片哗然,大批官员为他申冤辩护,但最终都得到了严厉的惩处。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皇帝决定除掉武元宗的?真是史料所说的谋反,或另有其他原因?
  
  当我们研究这段历史之谜时,不禁感慨长叹:英雄丈夫,独当国政,奈何却落得身死名裂。
  
  武元宗,周肃宗病重时拜相,受遗诏辅佐幼帝,是当时的元老顾命大臣,对周王朝忠心不贰。慧帝即位初,国家衰竭,军镇强势,可谓内忧外患,武元宗以大魄力平定淮西,震慑外夷与军镇,使朝廷重新拥有号令四方的权威。
  
  武元宗一生以军功为盛,但他并不是个武夫,泰丰九年,武元宗以进士科头甲状元的身份入仕。历任万年县尉、洛阳司兵参军、兵部都事、吏部员外郎、京兆参军。
  
  他在京兆府任司法参军的时候,成功地破获了一起谋逆案,得到了宰相于志宁的欣赏,提拔他为“兵部郎中”,第二年,他以钦差身份主持了对山东盐民王鼓、刘可儿领导的农民起义的剿灭,两个月斩首四千余,迅速而有效率地平定了动乱。
  
  不久,于志宁被武澄宇等人扳倒,随着他的罢相,武元宗受到了牵连,被贬流到幽州折冲府做了果毅都尉折冲府副长官。
  
  天复三年秋,中书令萧嵩被贬离京。谁都知道这是因为武澄宇等奸佞的诬谮诋毁,但出于畏惧,敢怒不敢言。然而有一个人却不理这一套,此时闻说一向正直的萧嵩被罢,竟连续三次上书,力言萧嵩无罪,此事轰动了朝野。
  
  此人就是武元宗,他同样是那种刚正不屈的性格,最看不得正直之人被陷害,因此不顾当时武澄宇势大滔天,奋不顾身地直言上书。
  
  对现实的叛逆总能引起人们心中的共鸣和隐隐的快意。八十多岁的金吾将军张万福听说后跑到立候天子的地方延英门,兴奋地大叫:“朝廷有直臣,天下必太平!”
  
  可是武元宗的行为,也极大地触怒了武澄宇,当时他正在进行律法改革。如果一个小小的果毅都尉都敢随意辱骂朝廷重臣,那么他的政策还如何施行下去?
  
  武澄宇决定对武元宗施以严惩以儆效尤,眼看一场灾祸就要降临武元宗头上,这时,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出手相助,帮武元宗化解了危难。
  
  他就是当时列名第三的宰相窦刚,窦刚很欣赏武元宗正直的品行,对他早就暗中关注,因此,在这个紧要的关头,他不惜冒着和武澄宇正式翻脸的危险,搭救了武元宗。
  
  同时,武元宗的忠贞,也得到了肃宗的欣赏,很快就委任他为“幽州都督”。
  
  武元宗是个出将入相、非常有魄力有谋略的人物。他任幽州都督时,指挥大军,击贼御寇,有勇能谋。他曾率轻骑二十人,深入到蛮族部落劝服这些人。有人怕出危险,劝谏他不要去。武元宗却说:“我的肉不是羊肉,不怕他们吃。血也不是马血,不怕他们喝,就算是他们会杀我,也正是我以死报国的时候。”
  
  结果,武元宗的无畏气概征服了那些蛮族,于是“十七姓感义,其心乃安”。十七个部落归附大周。
  
  天复五年,七月,武元宗得到肃宗皇帝的秘旨,精选百战士卒三千人,晓行夜宿,在各地官员的掩护下,秘密潜行到离开长安不远的昭应县,八月,倒武行动正式开始,武元宗以本部兵马迅速挺进长安,控制了京城的局势,最后,武澄宇集团毫无反抗之力,迅速被剿灭。
  
  倒武行动成功后,论功行赏,武元宗被再次任命为“兵部郎中”,并被赐予“郡伯”爵位。
  
  武元宗以文官之身,多次出外任道观察使和军使都督,在军队中享有崇高威望。他出任西川“权观察使”时,一次宴席上,军人出身的西川从事州府佐官杨嗣喝得大醉,强逼武元宗用大酒杯喝酒。
  
  武元宗不喝,杨嗣就把酒浇在他身上。并声称我用酒来给你洗澡。在座众人大惊,而武元宗却一动不动,任他浇完了酒,才缓缓地站起来,淡淡一笑,回房换了一身衣服,又参加酒会,没有让宴会不欢而散。
  
  武元宗心胸宽广,“宰相肚里能撑船”便是形容其恢宏气度,不管是他的朋友还是政敌,几乎没有一个人能说此人坏话,依靠这份过人的雅量和心胸,武元宗以文弱之身,立压属下强兵猛将,骄傲如宁赛、凶悍如王武俊、奸诈如李光颜之流,对他的帅令,都不敢有丝毫违逆。
  
  大宗八年,肃宗任命卢士琼为“平西讨击使”,武元宗为“行营兵马使”,宦官牛宝珍为监军使,进行了对吐蕃国的一系列用兵,最后,吐蕃在各种内外压力下。迫于无奈,和大周签订“长庆和约”。
  
  这次战争,武元宗再次为国家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他卓越的军事才能下,大周取得了多次重要战役的胜利,为和约的签订奠定了踏实的基础。
  
  武元宗除了赫赫战功外,还是当时比较知名的书法家,诗也写得不错。他写过一首诗《赠将军宁赛》,就是后人非常熟悉的《将军帖》。
  
  武元宗一生刚直,这个帖子上无论是诗还是字,都写得大气磅礴。神威凛凛。诗中所写的宁将军,乃是指他属下的百胜将军宁赛。
  
  宁赛虽是文官出身,实际上却是一位技击高手,尤擅剑舞。大周《独异志》描述说他舞剑时:“走马如飞,左旋右抽,掷剑入云,高数十丈,若电光下射,旻引手执鞘承之,剑透空而下,观者数千人,无不悚怵。”
  
  这一手掷剑上天,然后用鞘承接的技巧,说来也非常难办到,如果一不小心,让剑插在自己胳膊上,不免有断手折臂之虞。金庸的《碧血剑》中写有个邪派高手叫玉真子的,可以做到“顺手向后一挥,眼珠也没转上一转,便已将长剑插入了背上的剑鞘”,金大侠说“单是这手功夫,便已说得上惊世骇俗”。这玉真子在书中虽非一流高手,但排个前十名基本上没有问题。由此可见,这宁赛剑上的功夫虽然不一定能达到剑魔独孤求败一般的境界,但起码也是一流好手。
  
  武元宗是一位很有政治抱负的伟丈夫,他的品行无可指责并又富于才干,但是一旦卷入党派政治的旋涡,便就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也会做错的事,也会做不情愿的事。
  
  武元宗的性格,是那种剑拔弩张、宁折不屈的类型,不过锋芒毕露者,总是容易引起政敌的猜疑和不安,使人感到畏惧和威胁,从而难免树敌招怨,这从他后来悲剧的结局就能看出来。
  
  因为有关后面情节。不能对他的事迹多讲了,这里摘录下他在前文中的出场:
  
  1,肃宗驾崩时,遗命武元宗为顾命大臣,但是这个时候武元宗并不在长安,而是在东北疆防御契丹族的侵犯,当时他的职务是:兵部尚书加“同平章事”。
  
  2,李缜和丁晋的结识经过:李缜因和宦官龙世恩在驿舍中争上房而被对方鞭打,丁晋为了开导萎靡不振的李缜,就拿武元宗“宰相肚里能撑船”的故事讲给他听,帮李缜走出了挫折的心理阴影。
  
  3,签订“长庆和约”时,为了让吐蕃人做出适当的让步,谈判使者武元宗请示皇帝后,同意了吐蕃人的要求——修改周朝官方记载中对于维州城的不实记录。
  
  4,长庆和约后,为了加强对吐蕃前线的军事实力,武元宗向窦刚推荐了宁赛出镇西川,担任“武定军兵马使”,但是宁赛立功心切,用计谋取了吐蕃人的无忧城维州城,引起了震惊中外的维州事变。
  
  5,维州事变后,武元宗和窦刚力争,他不同意对吐蕃妥协,更不同意对宁赛的处罚,结果,窦刚坚持和解,两人产生矛盾,这导致了二人关系的最终决裂。值得一提的是,维州事变因为武元宗等人的坚持不妥协,最后导致了萧嵩的好友—王博最终失势,王博致仕后,当年显赫一时的翰林三杰完全退出了历史舞台。
  
  6,长安米贵,房价更贵。丁晋想在长安买套房子,被价钱吓了一跳,不要说是他这样的小官,就是一些宰执之臣,也不一定能拥有自己的房子原文:“副相”武元宗将朝廷赐给自己的宅子赠送给了恩师姚可久后,自己一家人也只能是租房住。
  
  7,省内泄密案中,武元宗、姜公浦两位宰相不赞同将事情扩大化,以免造成恐慌。原文:陶翼这样完全不顾“游戏规则”一折腾,事情闹得太大了,再说,除了名单上的官员外,牵连中的人员更多,况且,有陶翼这样一位“前辈”挺身而出,谁也不敢保证这些被检举的官员,他们不会为解脱罪行而盘咬其他人,如此循环,恐怕帝国的行政系统,将一夕崩溃。……宰相武元宗、副相姜公浦便提出了这样的忧虑,事实上,事情正在向他们所担心的方向发展,在兴奋的丘度督促着自己手下抓紧时间,调查、弹劾那些官员的时候,这些人已经惶惶不可终日,甚至还出现了一位已退休的“老侍郎”,因为恐惧而在家中上吊自杀的事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
热门推荐
好吃懒做:芊芊的米虫生活 倾世狂妃:帝尊,慢慢撩 随身空间:穿书炮灰女配种田逆袭 傲世九重天:番外 从辟邪剑法开始纵横诸天 神医废柴妃 全民领主:我的爆率百分百 二鬼子汉奸李富贵(曲线救国续集) 夜长梦多 不就山